设为首页|加为收藏|联系我们
高级搜索搜索
首页 > 色谱分会 > 机构新闻

分析测试技术网络学习平台

分析测试协会

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成立于一九八七年,经广东省民政厅广东省科技厅批准成立,是由广东省内有关分析测试单位、组织和科技界人士自愿组成的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秘书处设立在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下设9个专业委员会...... 

核学会

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第五届秘书处办公地点设立在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内,共有12名兼职人员,分别来自广东省分析测试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第五届秘书处任期5年(2021-2025年),聘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新技术实验室主任郭鹏然秘书长,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科力技术开发公司副总经理杨熙常务副秘书长,仪学国投(广州)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蒋超、广东工业大学实验室与设备处处长许燕斌,中科检测技术服务(广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冠东、黄埔海关技术中心王斌、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源、广东工业大学测试中心 黄淑瑶为副秘书长, 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刘宁和潘佳钏为协会秘书,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周培才为团标委秘书。

做中国色谱技术发展推动者----《环球仪器仪表》杂志记者韦东裕专访中山大学李攻科教授

2015/5/15

谈起李攻科博士与色谱的结缘,还需从她的求学时代说起。李攻科博士1982-1992年在中山大学师从张展霞教授,从事原子光谱分析研究。李攻科博士1992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并于1994-1996年在日本东海大学及日立仪器制作所作访问学者,开始从事色谱/质谱分析研究。在1999年她组建了中山大学“复杂体系分离分析”研究团队,针对生命、环境、食品、药物等复杂体系开展样品前处理技术及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做中国色谱技术发展的推动者

李攻科博士目前主要围绕食品药物、生命环境等复杂体系开展色谱与光谱分析研究,特别侧重于样品前处理方法与技术研究和在线联用技术与装置研制,并致力于食品药物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构建复杂体系分离分析研究平台。

李攻科博士1999年在中山大学组建了“复杂体系分离分析”研究团队,开拓了中山大学在色谱分析领域的研究工作,还在2001年组建了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分析科学研究所。结合广东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她先后组建了中山大学-广东中烟“烟草分析科学联合实验室”,中山大学-岛津共建实验室、中山大学-上海新仪样品前处理研究联合实验室等。与广东省商检、质检、食检、疾控等检测部门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培养了一大批色谱专门人才,极大地推动了色谱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在应用基础研究领域,李攻科博士主持了“复杂体系多功能在线样品前处理联用系统的研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项目,以及“油菜素甾体类植物激素分子印迹SPME探针构建及原位采样在线检测方法研究”、 “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物活体原位采样、在线印迹富集、实时检测新方法研究”、“真空微波萃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等多项国家基金面上项目,还主持了广东省基金重点项目“分子印迹微萃取介质及装置研制与生物样品痕量分析研究”等。结合国家应用领域的需求与自身的技术优势,承担了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科学仪器设备研制与开发“天然物质提取、分离纯化的实验室制备微波装置的研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离激元增强拉曼光谱仪器研发与应用”项目‘PERS分析技术研发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等。

迄今为止,李攻科博士和她所带领的团队在Trend in Analytical Chemistry、Analytical Chemistry、Nanoscale、Carbon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250余篇,其中SCI论文150篇,被SCI他引近2000 次。还担任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期刊副主编和多家杂志的编委。出版《样品前处理仪器与装置》著作1部,还编写2个专著章节,参编教材4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1件,其中已授权10件;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及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李攻科博士还带领团队培养出博士毕业生17名、硕士毕业生55名、博士后2名、访问学者7名。

 

                                      图1 中山大学复杂体系分离分析研究团队


带领团队为复杂体系分离分析研究攻坚克难

1999年李攻科博士在中山大学组建了“复杂体系分离分析”研究团队,开拓了中山大学在色谱分析领域的研究工作。研究团队现有固定研究人员2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博士生9人、硕士生13人,此外还有在职硕士生18人。

团队研究方向:针对复杂体系分离分析存在的问题,开展分离富集介质、在线联用装置及分析方法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样品前处理方法与技术、在线联用技术与装置、色谱与光谱分析方法、食品药物快检技术、天然产物分离制备技术等,并承担了“复杂体系多功能在线样品前处理联用系统的研制”等多项国家级项目。

成立至今,团队在分离富集介质方面研制了具有特异性分子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功能化葫芦脲等分离富集介质,有效去除复杂体系分析中的基体干扰,提高分析方法的选择性;还研制了具有高吸附性能的石墨烯、金属有机骨架、金属有机凝胶及其复合材料、新型纳米材料和整体柱材料等分离富集介质,提高了痕量分析的灵敏度。此外,在仪器装置研制方面,团队研制了采样装置、样品前处理装置及其联用接口装置15套,包括微萃取样品前处理联用装置、人体气味采样装置、真空微波辅助萃取装置、低温微波辅助萃取装置等系列样品前处理装置。在分析方法方面,团队发展了系列生物、环境、食品和药物等复杂样品中痕量物质的色谱/质谱分析新方法,用于农残、兽残、植物激素及环境污染物等的检测。

对中国色谱技术的发展提出期许

中国色谱研究历经了几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培养出一大批色谱专业人才。我国的色谱研究已经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发表论文数居世界第一,色谱技术在科学研究、分析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李攻科博士认为,在色谱前沿领域的研究水平,特别是高端色谱仪器的研制方面中国与世界一流水平仍有差距,国产色谱填料的性能和产业化方面更有待提升。

采访后记:

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了解到,李攻科所带领的团队成立至今,遇到的最大的挑战便是科研仪器缺乏、科研经费不足、人才引进难等问题。李攻科博士通过与分析仪器企业共建、合作开发前处理装置、自行研发关键部件、借助学校公共仪器平台或省内检测部门的仪器,解决科研仪器缺乏的问题。团队多渠道申请科研经费,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争取各方面的资源解决经费问题。此外,团队还通过自身培养及引进青年人才、从国内著名高校招收研究生及博士后、招生在职研究生等方式解决队伍发展的问题,现在已建立了一支稳定的研究队伍。希望团队在李攻科博士的带领下会越来越好,为我国的复杂体系分离分析研究创造更多的辉煌。

信息来源:色谱专业委员会

活动影集

友情链接